第584章尋找出路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唐逸夫假借檢討之名,趁着伊海濤和村民們座談的時候,先給朱文打了電話,添油加醋把伊海濤對他的批評和指責轉換成了對政府此前號召村民種核桃的不滿,在朱文面前給伊海濤上了一副眼藥,朱文端起杯子喝了一口水,面無表情地看着伊海濤,伊海濤冷靜地説:“政府引導農民種核桃是出於幫助他們發家致富的目的,初衷是好的,大方向也沒有錯,今年的核桃大豐收,證明當初選擇的核桃品種優良,適應山區的地理環境,當前銷路沒有打開,完全是原先的收購商缺乏誠意造成的。”朱文“哦”了一聲,點了點頭,這才説:“不錯,當初號召山區農民種核桃是我當市長的時候發起的,出現當前這種被動局面,我有責任,但是,在困難和問題面前,首先應該是想法設法去解決,而不是推卸責任,畏縮不前。”伊海濤假裝出義憤填膺的樣子説:“政府一切工作,都是班子集體研究決定的,當初班子成員都投了贊成票,要説有責任,誰都有責任,我非常贊同書記的觀點,首先要着眼於解決問題,而不是互相推諉,更不能相互拆台,進而影響班子團結。”朱文滿意地説:“海濤,你這個想法是正確的,作為領導者,必須要有大局意識,要有政治頭腦,要敢於面對困難和問題,不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更不能退避三舍,繞道而行。”

“書記,我明白。”伊海濤開了自己之後開始反擊:“我和逸夫同志在處理這件事的意見上有分歧,我不同意逸夫同志過於強硬的做法,為了不將分歧暴在村民們面前,逸夫同志主動提出來迴避,也是有他的考慮的。”

“逸夫是分管農業的副市長,他採取迴避的做法是錯誤的。”朱文立即表明了態度,“海濤,你親自出面接待上訪羣眾,這才是負責任的態度,我聽説談的還不錯,對吧。”

“什麼事都瞞不過書記啊,“伊海濤呵呵一笑説:“上訪羣眾還是能理解政府的難處的,為了避免矛盾化,我給他們答覆説,上次協調會上定下來的幫扶資金,市裏會盡快落實到位,他們就同意回去等結果了。”朱文説:“你這樣處理是對的,決定了的事情就必須貫徹執行,民生無小事呀,海濤,資金從哪裏來,你是怎麼考慮的。”伊海濤如實説:“維護穩定是頭等大事,我個人的想法是,從沿江商貿圈建設資金拿出一部分來,先解決南嶺縣當前面臨的問題。”

“你這個意見我同意。”朱文語重心長地説:“海濤呀,政府那邊,你只管大膽負責,該堅持的原則一定要堅持,絕不能輕易放棄,有分歧不要緊,市委可以出面解決,怕什麼,最怕的就是一團和氣,一個聲音。”伊海濤聽着,覺底氣慢慢壯了起來,不由得向朱文點了點頭,説:“有書記支持,該堅持的我一定會堅持。”

“好的。”朱文點點頭,説:“海濤,既然逸夫同志有畏難情緒,那這件事你就一抓到底吧。”伊海濤從朱文的辦公室出來,心裏五味雜陳,他知道,朱文之所以給他這麼打氣鼓勁,並不完全是發自內心地支持自己,而是利用他關鍵時刻怕出問題的心態,讓他出面去把南嶺縣當前的矛盾平息下去,核桃事件如果事態擴大,對朱文的影響也是非常不利的,如此看來,唐逸夫的這次挑撥離間還是間接地達到了他的險惡用心,那就是將伊海濤推到了風口尖上,這是伊海濤原來沒有想到的,青原市的班子表面上看去像一汪平靜的湖面,可在這平靜的下面,淌着的卻是看不見的波濤洶湧,每個人表面上都藏而不,可他們的內心深處,都有各自的小九九,回到辦公室,伊海濤的心情愈發的沉重,他已明確地意識到山雨來風滿樓,自己與唐逸夫的巔峯對決到了最關鍵的時刻,雖然鹿死誰手現在尚無定論,但至少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核桃事件處置的細小失誤都有可能導致這場權力博弈發生逆轉,既然朱文已經佈置了任務,伊海濤就讓楚天舒協調一下,準備親自去南嶺縣調研一次,一來是要處理城管傷人和核桃事件,二來也是看能不能為寫文章提供第一手資料,他還沒出發呢,南嶺縣的縣委書記馬興旺和縣長付大木特地從縣裏趕過來了,當天,伊海濤正在和財政局和沿江商貿圈指揮部等部門的人開會,商討落實幫扶資金的事,領導下去調研,一般都會帶點扶持項目或資金,而伊海濤此行就是要解決南嶺縣山區鄉鎮核桃賣不出的難題,不把資金落實到位,去了也無法面對杏林鄉等鄉鎮的父老鄉親,南嶺縣的書記和縣長等了他兩個多小時,才終於見到了常務副市長伊海濤,馬興旺和付大木雖然繞了很大的圈子,核心問題卻只有一個,就是城管打人事件能否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件事必須嚴肅處理。”伊海濤當時就打斷了他們的話頭:“不給老百姓一個滿意的代,不給執法人員一個深刻的教訓,説不定什麼時候就會再度發生類似的事件,引起更大的民憤,這永遠都會是一個不穩定因素,如何能大事化小。”縣裏的意思也很簡單,受傷的老農已經被接回到縣醫院救治,醫藥費、誤工費和營養費全部由縣裏承擔,傷者及其家屬對此非常滿意,打人的城管隊員也被停職反省,他們的工作壓力也很大,如果處理過重,也會影響執法隊伍的穩定,幫扶資金終於有了着落,伊海濤本來興致不錯,可讓縣裏的哼哈二將一攪合,搞得十分不痛快,他擺了擺手示意對方不要再説了,先回去做好説服和解釋工作,具體如何處置等市裏去調研之後再説,馬興旺和付大木只好悻悻然告辭了,打發走了南嶺縣的兩位主要領導,伊海濤將楚天舒喊了過來,詢問他下去調研的準備工作做得怎麼樣了,楚天舒回答説準備的差不多了,伊海濤又問:“湖心島農莊的莊主回話了沒有。”

“我昨天晚上去拜訪他了。”楚天舒説:“今年北方乾旱少雨,核桃減產,品質下降,他已經聯繫到了一家北方的企業,叫國手養生堂,他們專門生產核桃花生、核桃杏林粥和核桃生薑減肥湯等保健養生食品,可以大量收購核桃。”

“這是好事啊。”伊海濤興奮地説:“如果能夠實現長期合作,南嶺縣當前和今後的難題就都刃而解了。”楚天舒説:“是啊,我請莊幫忙與養生堂的老闆取得了聯繫,他們不願意直接面對農户收購,還擔心核桃的品質和價格,所以,他們提出要與一家青原當地的企業合作,由合作企業先行從農民手裏收購核桃,並負責運送到他們的生產基地後,按質論價,批量收購。”聽到這裏,伊海濤臉上的笑容消失了,國手養生堂站在他們的立場提出來的條件是十分合理的,可是,對於合作企業來説卻非常苛刻,既要墊付大量的資金,還要承擔價格波動與存貯運輸的風險,這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稍有差池,都有可能導致其虧損嚴重,甚至血本無歸,“小楚,你是怎麼考慮的。”伊海濤問,楚天舒説:“這些天為了寫文章,我學習過很多發展現代農業的理論,試着結合了一下,有幾個方案可供選擇。”伊海濤來了興致,示意楚天舒道:“坐下來,説説看。”楚天舒説:“最佳的方案當然是邀請國手養生堂直接在南嶺縣建生產基地,這樣可以實現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對農户非常便利,但是,南嶺縣大的環境不改變,其他配套設施和原材料跟不上,我估計對國手養生堂很難有引力。”伊海濤點頭,以前市裏也出面為南嶺縣找到過幾個投資商,但是他們在南嶺縣都沒有呆夠過兩年,便紛紛撤資逃離,箇中緣由,投資商與南嶺縣各執一詞,外人不得而知,“第二個方案就是由青原市的企業出面,按照國手養生堂提出來的條件去合作,但這種高風險低收益的項目,恐怕很難有企業願意承接,除非政府願意提供補貼擔保,這也不是太現實,以南嶺縣的財力,哪一家企業也不會接受他們的擔保,將來的負擔還是要甩到市裏來。”對此,伊海濤表示贊同,有些想法在別的地方或許可以是一條好的出路,但是在南嶺縣往往行不通,窮山惡水出刁民的名聲在外,青原市的企業一般不敢和南嶺縣的政府和當地老百姓打道,“有沒有其他的方案。”伊海濤對於楚天舒考慮問題的全面是很有信心的,所以他追問道,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