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哥開始挖牆角了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黃門侍郎荀攸,這個後來曹座下赫赫有名的五大謀臣之一,是史上一位偉大的戰術家,更被曹尊為“謀主。”要知道這個“謀主”並不是單單指行軍打仗時出謀劃策,乃是事關政治、軍事、戰略、治民等諸方面,可認為是綜合掌權重臣,由於可知荀攸如何歷害。至於陳琳,總體成就比荀攸差了不少,但在某一方面,卻更甚前者。名垂青史的建安七子中,陳琳乃其中最為犀利老辣,咄咄人。一枚筆桿,可勝千軍萬馬雄師,是漢未有名的文學大家。

何晨心裏轉過無數念頭,恨不得馬上能拜兩位為軍師幕僚,但心裏的理智讓他壓住這瘋狂蔓延的想法。一個黃門侍郎宮裏當差的,一個何進的主薄掌管大部份生殺大權,如何現在能説動他們跟隨自己這個芝麻小官?

不知不覺中,何晨已把樽酒喝完,早已有侍女從新滿上。

懊惱間,何晨又望了荀攸一眼,卻見他正含笑盯着自己,讓人如沐風的和煦目光中,卻透何晨難已捉莫的光芒,難道荀攸已猜自己心中想法?何晨一驚想道。

這時又有人舉杯朗聲道:“風聞何城令每戰必讓士兵高歌一曲,卻是緣何?”何晨收回目光望去,何進身為主人又介紹起道:“此乃右校尉淳于瓊。”何晨差一點把剛剛喝進的酒吐了出來,急忙抬頭打量,淳于瓊倒是長着一副好骨架,身軀魁偉拔,滿臉橫,虯鬚密佈,虎目獅口,彪悍異常。這個就是史上悲劇人物淳于瓊?被曹破烏巢燒輜重割鼻子的淳于瓊?果然一副衰樣。何晨強忍怪異之,遙舉酒樽解釋道:“戰者,兵卒也。自古便有言,一而鼓再而衰三而竭,可見兩軍對壘時士氣軍心何等重要。若有一軍雖身着鎧甲,手拿器,但士氣糜糜,兵無戰心,敢問將軍此等部隊,有幾成戰力?反觀另一方雖武器殘缺不全,但兵卒眾志成城,士氣高昂,個個奮勇當先,身不顧死。兩方接時,校尉大人可知誰勝誰負?”淳于瓊想了想道:“若兵力相當,自是士氣高昂者勝出。”何晨點了點頭,笑道:“正是如此,下官每戰必軍歌一曲,正是發兵卒士氣,堅其決心,奮起步伐,故每戰而勝之。”淳于瓊有些懷疑道:“有如此神效?”

“哈哈,別人不知,但對下官來説,效果似乎不錯。”何晨笑着道。

“啪啪。”這時有人拍掌而起,笑聲讚歎道:“何城令此計源於高帝自垓下一戰,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只不過高祖乃動搖霸王軍心,何城令卻是起我方士氣,果有異曲同工之妙啊。”

“侍御史田元皓可是鐵骨錚錚,剛正不阿,少有稱讚他人之舉。就算是對本將軍也從不假言於,如今清陽能博的稱讚,可見此計甚妙。”高座之上何進也有些吃驚道。

田元皓?那不就是史上最鬱郁不得其志的田豐?要知道三國裏袁紹兵震河北,統領青、幽、並、冀四州,手下良將謀臣不計其數,但要上超一的謀士,不過就沮授和田豐兩人,只是可惜的是,這兩人偏偏格剛烈,每每直言不諱,把袁紹得罪的外焦裏,不受待見。假如袁紹能聽沮授之言,比曹更早挾天之以令諸侯,估計有沒有三國鼎立還不知道。假如袁紹能聽田豐之計,也不至於官渡之敗,河北步入由盛而衰之數。

何晨終於震驚了。

何進手裏竟然拿有如此之多好牌,小小的一個大堂,星光璀璨,將星閃耀。荀攸、田豐、陳琳之輩,在三國羣英系列裏,哪個智力不是高達90以上?有這麼多一等一的謀士出謀劃策,何進到最後還是落個身死之局,怪得了誰啊。

何晨忍住心裏的動,舉樽起身拜謝道:“多謝田侍御史繆贊,下官早聞田侍御史博覽多識,權略多奇,又不畏強權,多次駁中常侍,實乃我輩為人處世之楷模。後還望田侍御史多多指點。”田豐略一詫異,回禮道:“不敢不敢。”心裏卻暗暗記下何清陽此人。

又有賓客起身問何晨一些問題,何晨皆一一回答,條理大方,有理有據,甚得眾人稱讚。

又杯酒籌一陣,宴席才賓客盡歡而散。

田豐、荀攸、陳琳等臨行時,何晨皆上前拜送,言後定然登門拜訪。

眾人皆異。

宴會散去,何進單單留下何晨一人,拉進密室。

何進待侍女退下,喝了一口清香四溢的綠茶,醒了醒有些發沉的腦袋,然後沉聲道:“清陽,此番招你入京,目地已極為明確,就是助本將軍力除閹黨。”何晨也輕輕放下杯幾,肅容道:“將軍有令,下官自當為馬前卒敢死隊。”何晨喝的倒不是很多酒,加上這些酒度數不高,所以他頭腦還是十分清醒“召清陽入京,本將軍也實屬無耐之舉。中宮雖有數千閹人,但多為手無縛雞之力之輩,倒不足為慮。但駐軍左校尉夏牟、下軍校尉鮑鴻與中常侍往來甚密,不可不防。張讓之侄張奎已升為澠池太守,將兵數千,京都一有事變,快馬半可到。高望之弟高奪,現把守箕關,隔黃河而望京都,有虎賁五千,皆驍勇之士。而趙忠閹人更是秘密豢養數千死士,除本將軍而後快。恰恰此時,本將軍所守衞京都要多為戰火波及,無法短時內調聚更多兵馬,只好求助清陽。”

“原來如此。”何晨有些明悟,難怪何進在此事上如此磨磨蹭蹭,固然有何太后反對的原因,更多的應該是怕殺了張讓、趙忠等太監後局面會有所失控,這些漏網之魚如果統一兵進京師,倒也是個不小的麻煩。雖然如此,還是可以看出何進膽量魄力終是一般,不是成大事的人。

這時何進“刷”一聲站起,一臉決然道:“既然清陽虎師已到,明本將軍最後一次進宮面見何太后,無論她應於不應,明必誅殺閹人。”

“好。將軍早應該如此果斷行事了。”何進也長身而起,大聲應喝道。

“對了,採兒已進宮了吧?”

“今一早,便被太后派人接進宮了。”何晨有些擔憂道。

“清陽放心,本將軍進宮之前,一定會先讓採兒出宮。對了清陽有何要求,只管細説。明之事,必要萬無一失。”

“將軍説的是,下官剛來京都,人生地不,此又是關鍵時刻,萬萬不可為此短了時辰,岔了道路。是否可派兩人指引一下?”何進一拍額頭道:“此事乃本將軍疏忽,本將軍回頭就給你指派兩個利索之人。”哪裏知道何晨搖頭,嚴肅道:“不可將軍,明之事乃重中之重,萬一異變,此人必然能隨機應變,引導下官從中做出最正確選擇。故不可隨便指派兩人。下官以為,今宴席之上的田豐、荀攸皆有智機之輩,可為大任。”何進只是略一愣頭,便想也不想點頭答應。

“耶。”何晨見何進答應,心裏興奮的差點尖叫起來。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