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夜襲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五十六章夜襲(一)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在蜀道上,在寶成鐵路(寶雞至成都)和陽安鐵路(陽平關至安康)的匯處,有一個小鎮叫陽平關,又稱做陽安關。北邊是秦嶺山脈,南面是大巴山、米倉山,嘉陵江依鎮而過,把小鎮老街與火車站分成兩塊,雄偉壯觀的嘉陵江大橋象一條綵帶又把他們緊緊繫在了一起。子龍山巍然座落在江邊,據傳説當年趙子龍在此鎮守練兵。老街面對嘉陵江,背靠雞公山(又叫擊鼓山,在不遠處又一村叫擂鼓台),有山有水。站在子龍山上看江對面的雞公山,就象雄雞的頭冠
立,翠綠的山體把他裝扮的更加漂亮。
這是後世的陽安關。
古陽安關,又名白馬城、盡口城,始建於西漢,位於今陝西省勉縣武侯鎮蓮水村。北依秦嶺,南臨漢江和巴山,西隔鹹河與走馬嶺上的張魯城遙遙相對,雄踞於西通巴蜀的金牛道口和北抵秦隴的陳倉道口。與漢江南北的定軍山、天蕩山互為犄角之勢,是漢中盆地的西門户,同時也是巴蜀通往關中的北端前沿,地理位置十分險要。進利於攻,退可以守。晉人張薈《南漢記》載:“蜀有三關:陽平、江關、白水…”而《隋書》地理志則對古陽平關的軍事戰略地位描述得更為詳盡:“西控川蜀,北通秦隴,且後依景山,前聳定軍、卓筆,右踞白馬、金牛,左拱雲霧、百丈,漢、黑、燼諸水襟帶包絡於其間,極天下之至險。蜀若得之上可以傾覆寇敵,尊將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開擴土地;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因而,古陽平關自古就被視為“蜀之咽喉”、“漢中門户”才有了人們“漢中最險無如陽平”的嘆。
正因為陽平關有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因而各時代眾多的英雄豪傑,歷史巨人都曾在此或以文韜武略,或用金戈鐵馬演繹了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歷史活劇。尤其是三國時期,蜀、魏的帝王將相用盡謀略的爭奪之戰,更為古陽平關平添了許多神秘,使之名揚四海。
東漢靈帝末年,益州牧劉焉陰謀割據巴蜀,遣張魯為督義司馬,攻打漢中。張魯率兵自成都北上,沿劍閣棧道出古百牢關,到達沔陽(今勉縣)。先從陽平關打開缺口,並築寨堡於西側的走馬嶺,隨後,南渡沔水(今漢江)佔領定軍山,北面奪取天蕩山,殺死漢中太守蘇固,從而佔領整個漢中,自封“漢寧郡王”時至曾炩率領大軍攻破南鄭和西城,張魯統治漢中長達六年。
南鄭城破之曰,陽安關仍在張魯弟弟張衞手中。
南鄭城破,張魯也很光的投降了,並慡快的答應了和北疆合作。
這主要也是張魯和劉璋苦大仇深的緣故。畢竟,張魯的老⺟親都死在了劉璋手裏,張魯豈有不報仇之理?以前,他的實力不夠,想攻打劉璋也不行。現在,雖然他的勢力煙消雲散了,但是他投靠北疆,而北疆正要南下攻打劉璋,也算是為他報仇了。
張魯給自己的弟弟張衞寫信,讓他馬上向北疆投降,並配合北疆軍的行動。
張魯在張衞心中的地位還是很⾼的,所以他很堅決的執行了張魯的指示。
攻取南鄭城的北疆大將主要有文丑、徐晃、曾鋒、⾼覽和麴義,謀士有郭嘉、荀攸和徐庶。在從武功縣出兵之時,曾炩就已經代了,在攻取南鄭之後,由文丑出任這一路的主將,畢竟,他的軍銜最⾼。而郭嘉則出任這一路大軍的軍師,負責出謀劃策。
攻取南鄭,並爭取張魯投降之後,郭嘉建議從大軍中菗調士卒,組成兩萬騎兵,悄悄到陽安關換防,並伺機奇襲正在攻擊陽安關的劉璋大軍。
陽安關的特殊地勢決定了正面攻擊關隘的軍隊不能現在關隘另一方生的事情,這就讓暗中換防奇襲的計略有了成功的最重要的條件。眾將都接受了郭嘉的建議,在十一萬大軍中菗調了兩萬精卒臨時組成兩萬騎兵,在夜裏悄無聲息的入進了陽安關中。
劉璋派來攻擊陽安關的將領有三人,分別是蜀中大將張任、雷銅和劉璝。
劉璋這次出兵漢中是抱着很大的希望的。此時,蜀中大軍不過十二萬,而且分佈在方圓數千裏的各地。劉璋為了攻取漢中,消滅掉張魯這個心腹大患,他愣是聚齊了八萬大軍。
只是,因為陽安關的地形限制,在關前擺不下如此多的軍隊,所以,張任幾人決定留下三萬大軍駐紮在陽安關南方八十里的白水關,由大將楊懷率領。而張任幾人則率領五萬大軍,前往攻擊陽安關。
今夜星光黯淡,若隱若現的弦月小心翼翼出沒於厚厚的雲層裏。夜風輕拂,帶來一股清涼,間或還能聞到淡淡的腥臭。
夜幕下的陽安關就象一頭兇猛的巨獸,靜靜地俯卧在西漢水畔悄然酣睡。城樓上有幾堆燃燒的篝火,炙熱的火焰隨風搖曳,長長的煙柱扶搖直上,在夜空裏劃出一條長長的軌跡直至被黑暗呑噬。
四更時分,陽安關的城門無聲無息的打開,一羣羣黑甲騎士騎着用棉布裹了馬蹄的戰馬湧出了陽安關的關門,在關前列隊鎮軍。
雖然這些騎兵多達兩萬,但是在這寂靜的夜裏,卻是未曾出大的聲響。南方八里處的劉璋軍絲毫沒有覺死神已經降臨他們的頭頂,仍然在酣睡。就是那執夜的士卒也是一個個的懨懨睡。
“敵人偷襲…偷襲…”淒厲的叫喊聲響徹了黑夜,劉璋軍大營立時象炸了鍋一般,爆出一聲轟然巨響。
當鼓聲突起,一隊隊的北疆騎兵從黑暗裏呼嘯殺出的時候,劉璋軍士卒們驚駭至極,一個個哭爹叫娘,狼奔豕突,一鬨而散。
北疆軍將士士氣如虹,吼聲如雷,緊隨逃卒之後,急推進,意殺進中軍,直搗劉璋軍要害部位,一鼓作氣摧毀劉璋軍的指揮,從而迅取得戰場優勢,徹底擊敗劉璋軍。
劉璋軍的大營沿着西漢水西岸一直向南延伸,足有四五里長的距離。
黑夜裏,恐懼的叫喊聲震耳聾,數不請的逃卒在黑暗裏深一腳淺一腳亡命狂奔,失足者痛苦的哭喊轉眼就被狂瘋的腳丫子踩得血⾁模糊。
由於一邊是大河,一邊是鋪天蓋地的北疆軍騎兵,劉璋軍的逃卒們在黑夜裏無法辨明方向,只能掉頭向大營後方逃命。奔逃的時間越長,人羣越密集,度越慢。
北疆軍將士在密集戰鼓的指揮下,度越來越快。為了以最快的度沖垮劉璋軍的中軍,北疆軍放棄了箭,轉而以密集的衝擊陣列飛追擊。
劉璋軍亡命而逃,好不容易逃過了清河。劉璋軍士兵心中稍安。
“咚…咚…”突然,黑夜裏傳來一陣驚天動地的戰鼓聲,大巨的鼓聲如奔雷躍空,撼動山野,在漆黑的深夜裏聽起來格外恐怖。
緊隨着這驚心動魄的鼓聲,漆黑的夜空裏驀然升起一股沖天烈焰,瞬間照亮了一片小小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