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242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時期,凡人身無武功,卻有許多仙人的傳説,到了周朝之後,仙人忽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行走人間的彭祖、呂道人這等地仙之,自唐以來,再無地仙傳聞。先生沒有想過是什麼緣故嗎?”
“……”能有什麼緣故?相信神話的話,就是封神大戰結束,神仙不準下界了。
事實上是凡人不再愚鈍,知曉颳風下雨月圓缺都是一種正常變化,看事情不再神乎其神罷了。
“孟兄,方士説話都是這般彎彎繞繞,故玄虛?”墨鯉皺眉。
大夫跟方士一向不對路,明明是生病,方士非要人喝符水。
作為大夫,墨鯉本來就覺得青烏老祖不順眼,更別説青烏老祖還有個小弟子叫司顓,是司家堡的少主。
依照墨鯉的格,是完全不想跟青烏老祖説什麼廢話,恨不得直接動手。
然而對方提到了龍脈——“仙人跟龍脈有什麼關係?”
“這就要從仙人的起源説起了,三皇五帝時期,雖有天命之説仙人之論,卻只是虛無縹緲的話語,連廣成子這般仙師之名,也是後人杜撰加上的。諸多仙人都是商朝出現的,在此之前,他們在做什麼呢?難不成他們都是商朝成仙的嗎?”
“……”見孟戚與墨鯉都不開口,青烏老祖以為自己的話把他們兩個震住了。
事實上孟戚想説,話本不靠譜,民間傳説更不靠譜。
許多神仙在漢代以前連個名號都沒有,後來才衍生出種種故事,也不知怎麼的,民間就認定仙人們在古早之前就出現了,還給他們編造了種種顯赫事蹟。
好比黃帝之師廣成子。
莊子寫了篇黃帝問道廣成子的文章,闡述自己的思想跟道理,結果天下間沒有多少人能領會到他的道理,黃帝有個老師叫廣成子的事卻廣為傳。
黃帝要是知道自己莫名其妙多出一個老師的事,不知作何想。
偏偏世間又有個話本叫做封神演義,據説發生在商朝末年,話本里出場人物特別多,不管哪座廟供奉的神仙菩薩都進去跑了個龍套。
佛教的、道教的、野路子的。
——只有想不到沒有出不了場的,甚至連送子娘娘都有戲份。
最後為了圓這個龍套大會,還搞了個封神榜,把二十八星宿以及三山五嶽的山神的職位挨個過了一遍。生生地把某些“神仙”的來歷,往前推了無數年。
這就造成一種錯覺,好像商朝那會兒特別熱鬧,仙人沒事就跑到人間轉悠兩圈,人間也到處都是想要修道成仙的人跟妖怪,反正是座山就有山,是個山
就住着個道人。
青烏老祖的博覽羣書,怕是博覽話本吧!
孟戚正要如此譏諷青烏老祖,發現墨鯉聽得直皺眉,心念一轉,索繼續看青烏老祖能吹出個什麼花樣。
方士嘛,舌燦蓮花之輩。
除了欺世盜名的人,其他方士往往是真的相信他們自己説的那套。
目前看來,青烏老祖破壞靈、埋風水物確實是衝着龍脈去的,但是好像不是為了爭權奪勢,反而是為了什麼“武學境界”,這所謂武道巔峯又隱隱跟仙俠之
靠攏。
饒是孟戚智計不凡,見識頗廣,也沒能想明白這是什麼個邏輯。
算了,正常人永遠想不明白瘋子的話。
孟戚理直氣壯地把自己劃入正常“人”的範疇。
“……禹王治水,歷經一十三年,踏遍中原羣山,悟出真正的治水訣竅,乃是堵不如疏。於是帶人鑿穿山石,拓寬峽口,讓洪水能更快地通過,又挖河道,引導水向更低處而去。這般大動干戈,水患終解,然而這天下九州,從地貌風水上來説,已經面目全非了。”青烏老祖手持拂塵,高深莫測地説,“他破壞了龍脈。”墨鯉與孟戚面面相覷。
這,扯得很像是那麼回事?
“龍脈,地之氣也,它以山川為形,藴含着莫大力量。古來帝王自命為真龍天子,其實此龍與彼龍並無關係,縱然破壞龍脈,也不會影響到皇位更迭。”青烏老祖這番話讓墨鯉十分意外,作為方士,不是應該相信風水嗎?
難道青烏老祖有更奇葩的歪理説?
“……稱它們為龍脈,只是慣用的説法罷了。”青烏老祖繼續道,“九州龍脈原本彼此相連,禹王生生地挖斷了它們,使龍脈不再連成一氣,天下遂定,人們終於在這片土地上站穩了腳跟。”墨鯉:“……”這話説得像凡人的興盛,是建立在龍脈衰敗之上。
果然青烏老祖又道:“想來二位也聽過‘天災人禍,龍脈現世’的傳聞,靈藥瘋長,生靈繁衍,這都是龍脈斷裂導致靈氣外所致。可飛禽走獸乃至草木之
都能因為靈氣得到莫大的好處,人乃萬物之靈,為何反而不及它們?”墨鯉啞口無言。
他第一次覺到什麼叫做面對胡言亂語偏生無法反駁。
是啊,就算龍脈沒事,靈氣的好處也沒有人的份。
太京龍脈還看不出來,京城人才濟濟嘛,就有人傑地靈的味道了,然而歧懋山怎麼扯都跟這四個字沒有關係。竹山縣的百姓既沒有長壽,子女也不是特別多,比起龍脈,還不如説是薛令君讓他們過上了好子。
“老道不納悶,是龍脈與人有仇嗎?不肯把靈氣給人類?”墨鯉:“……”孟戚:“……”不是!